
郑康立医师
前言
低血钠症(hyponatremia)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异常,尤其是老年人、虚弱病患、或儿童。人体正常血钠为135-145mmol/L,低钠血症为血清钠小于135mmol/L的病症,仅反映钠在血浆中浓度的降低,并不一定表示体内总钠量的丢失,总体钠可以正常甚至稍有增加。低血钠症的病因很多,可能是腹泻,内藏衰竭(如肝脏、肾脏、心脏),感染(如中枢神经感染、肺感染),药物诱发,化疗或术后,摄水过多,SIADH,多重因素等。
低血钠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电解质异常,身体老化致使肾功能 (即肾丝球滤过率) 下降,肾脏处理水分与钠离子的能力降低,对于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功能逐渐变差。老化对于钠离子维持或恢复恒定,相较年轻时都较慢且迟钝。
临床症状表现,轻者可能是轻微的无力,食欲不佳,恶心;重者表现心脏、中枢神经及肌肉系统的症状,如意识混乱、头痛、坐立不安、抽筋、呕吐、恶心、无力、癫痫、木僵、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有许多药物,亦可能诱发低血钠症,如:利尿剂、非类固醇消炎剂、抗利尿激素药物、抗焦虑药物、抗精神病剂、抗生素类药物、麻醉剂等二十余种。
任何疾病,并发低血钠症,若无及时治疗与纠正低血钠症,都会延迟效果及治愈率。急性严重的低血钠症容易造成生命的危险,亦可能导致心脏、神经、肌肉系统不可逆的损伤。慢性的低血钠症也会使老年人的病情更加复杂甚至增加罹病率与死亡率。
中医以辨证论治、辨病,及辨别药物诱发机转等诸法参与治疗,对低血钠症的改善,有很大助益。
壹、临床表现
低血钠症依严重程度,区分为:
轻度低血钠:血钠<135〜125mmol/L,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
中度低血钠:血钠<125〜120mmol/L,症状表现为嗜睡、意识不清、躁动、抽筋、头痛、易受刺激、坐立不安、全身无力。
严重低血钠:血钠<120mmol/L,症状表现为癫痫、木僵、昏迷、呼吸停止、急性脑水肿。
贰、低血钠症分类
根据低钠血症发生时的血容量变化可区分为:低血容性、正常血容性、及高血容性。
其中低血容性低血钠症,为失钠多于失水,除了针对病因治疗外,须补充钠离子;正常血容性及高血容性低血钠症,皆为总水量增加,总钠量正常甚或升高,除了针对病因治疗外,须限制水分摄取。
低钠血症 -病因
一、低血容性低钠血症
低血容性低钠血症为失钠多于失水,病因可区分为肾性因素与肾外因素。依据尿排钠情况,尿钠浓度[Na+]>20mmol/L为肾性因素,肾丢失钠增多;[Na+]<20mmol/L为肾外因素丢失。
肾性因素(肾钠丢失):
1. 过度利尿,抑制NaCl的重吸收。
2. 盐皮质激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如爱迪生氏病(Addison’s disease)。
3. 肾小管功能失全。
4. 酮尿(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飢饿、酒精性酮尿)。
肾外因素(肾外丢失):
1. 胃肠道丢失,如呕吐、腹泻。
2. 第三腔隙体液潴留。
3. 烧烫伤。
二、正常血容性、或高血容性低血钠
(总水量增加,总钠量正常甚或升高):
1. 水中毒:心因性水中毒;大量流汗后补充过量水分;肾衰竭患者饮用大量水分。
2. 肝硬化。
3. 郁血性心衰竭。
4. 肾病症候群。
5.SIADH :即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症候群。包括恶性肿瘤、脑炎、肺炎、肺结核、肾上腺机能低下症、甲状腺低下、颅内手术、头部创伤、疼痛、手术。
6. 药物诱发:利尿剂、NSAIDS(非类固醇消炎止痛剂)、DDAVP(去氨加压素)、抗焦虑药物、TCA(三环抗忧郁药)、抗精神病剂、抗癫痫药物、SSRI(血清素回收抑制剂)、麻醉剂、抗生素、抗肿瘤药、胆碱酯酶抑制剂、强心配糖体、抗心律不整剂、高血压药、冠状血管扩张剂、止血剂、血液透析液、糖尿病药、管灌饮食及全静脉喂食、抗组织胺、抗甲状腺素及放射碘(131)。